廉洁并非遥不可及的道德标杆,而是扎根于日常的朴素选择。工作中,一张不该收的购物卡、一次违规通融的请求,都是对原则的考验。真正的廉洁,是在无人监督时仍能守住底线,在利益诱惑前始终记得“有所为,有所不为”。
这种坚守体现在细微处:财务人员严审每一笔开支,拒绝“变通”操作;执法人员依法办事,不因人情放宽尺度;普通职工婉拒合作方的小恩小惠,用行动维护职业尊严。某社区干部记录“廉政日记”十年,将每次拒礼、每次公正决策写成警示,让清廉成为习惯。
制度是廉洁的护栏。公开透明的审批流程、阳光采购平台的应用,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;定期轮岗、交叉审计等机制,让监督贯穿始终。但制度之外,更需要内心的认同——明白廉洁不是束缚,而是对他人权益的尊重,对自身责任的敬畏。
人人皆是廉洁建设的参与者。当诚信办事、干净做人的准则融入生活,社会的清风正气便会在点滴积累中凝聚成河,滋养出公平、公正的文明土壤。